根據德國的統計數據,在一個大型太陽能發電站項目中,建安成本占光伏項目總投資的21%左右,而太陽能光伏支架的投資僅占總成本的3%左右。因此,相對于太陽能電站高額的投資,支架成本的波動并不是敏感因素,選擇支架的成本僅提高不足1%,然而如果選用的支架不合適,后期養護成本會大大增加,整體考慮并不合算。任何類型的太陽能光伏組件裝配部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耐候性。需保證25年內結構必須牢固可靠,能承受如環境侵蝕,風、雪荷載和其它外部效應。的安裝,以的安裝成本達到的使用效果、幾乎免維護、可靠的維修、可回收,這些都是做選擇方案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支架企業應用了高耐磨材料以抵抗風力雪荷載和其它腐蝕作用,綜合利用了鋁合金陽極氧化,超厚熱鍍鋅,不銹鋼,抗UV老化等技術工藝來保證陽能支架和太陽能跟蹤的使用壽命。
為驗證上述程序的正確性,采用通用鋼結構計算軟件SAP2000建立了三維的光伏支架數值模型,模型中次梁和主梁均采用C型鋼,截面尺寸分別為C40×60×10×2.5和C60×40×20×2.5。由于兩截面的背部均開孔,因此構件截面扣除了孔洞的影響,由于實際情況中,光伏板安裝在檁條上。光伏板上的風荷載和雪荷載的傳力路徑應為:板-檁條-主梁。為保證模型的傳力路徑一致,模型中沒有建立光伏板的模型。而視光伏板為單向板,將相應的荷載分配到檁條上。通過計算得到了光伏支架在各種荷載組合下的受力狀態。通過對理論計算值與數值模擬值的比較可知:兩者的偏差較小,均在5%以內。且理論計算值均大于數值模擬值。因此,理論計算結果具有較好的準確度且偏于安全,可用于指導光伏支架的工程設計。
太陽能組件的質量和成本將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質量和成本。太陽能電池,也被稱為“太陽能芯片”或“光電池”,是光伏半導體晶圓,利用太陽能光直接發電。只要被照亮,它就能在瞬間輸出電壓,并在有回路的情況下產生電流。光伏(光伏,光伏,簡稱PV),簡稱光伏。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通過光電效應或光化學效應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使用光電效應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主流,而使用光化學效應的太陽能電池仍處于起步階段。數據顯示,中國太陽能電池繼續保持生產和優勢,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產量繼續增加。據估計,中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將超過40GW,產量將超過24GW,仍將占據一半的份額。